【中国青年报】广东科学家完成全球首例“不中断血流”肝移植
中青在线讯(中国青年报·中青在线记者 林洁 实习生 李健瑜)近日,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(以下简称“中山一院”)副院长、器官移植科学术带头人何晓顺宣布,团队已成功实现全球首例“不中断血流”肝移植。7月23日,在为一名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的患者进行肝脏移植时,该团队创造了全球首例“不中断血流”新纪录。8月8日,团队成功开展了第二例同类手术。
何晓顺指出,这项移植新技术,使得捐献的器官不需要灌洗,也不需要放在冷藏箱保存,让捐献者转赠的“生命礼物”少受损伤,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器官的功能,以更“鲜活”的状态在受捐患者的体内立即“工作”,能极大地避免器官移植后常见的并发症。
对于传统“灌注冷藏”技术而言,肝脏一旦离开捐献者体内,便处于“无血流供应”状态从数小时至数十小时不等,不可避免地遭受缺血、冷保存及再灌注的损伤。这些不利因素,正是影响移植疗效乃至导致移植失败的最主要原因。“供肝的质量和保存的时间长短,是保证换肝成败的关键因素。肝脏缺血15—30分钟就会坏死,无法移植。”何晓顺说。
如何将捐献者送出的“生命礼物”完好、平稳地传递给需要的病人?多年来,何晓顺带领中山一院器官移植团队一直在思考和探索。其中最大的困难在于:肝脏离体后,谁来源源不断地为其提供血液供应?为此,中山一院开始致力于自主研发“多器官功能修复系统”:手术前模拟人体的机制,为器官提供血液,从而提高器官功能。
据悉,“不中断血流”器官移植理念的成功实践,从根本上避免了传统器官移植一直沿用的技术的先天缺陷。这项新技术还可延伸至心、肺、肾等的移植上,有望重构半个世纪以来器官移植理论与技术体系。中山一院专家预测,利用研究平台的技术优势,与相关学科优势,广东可望在较短时间内产出大量原创性成果,不仅能提升广东乃至我国相关领域医学研究的水平。
http://m.cyol.com/content/2017-08/14/content_16393384.htm